我要提問

秦pro與EU5對比,貴4-5萬,選哪個?

ouzw666 2019-05-29 08:00:35

秦Pro查成交價|參配|優(yōu)惠政策)與EU5大約對比了下,價格貴4-5萬,選哪個?糾結。

7個回答
  • zhangxuanyue 2019-05-29 09:05:45
    建議比亞迪將其掌控的云數據公布一下,如果所有查成交價|參配|優(yōu)惠政策)dm作為一個大的群體,其整個群體的累計平均油耗,高于了燃油車漢蘭達查成交價|參配|優(yōu)惠政策)的小熊油耗平均值!我的頭,任你拿走!
    0有用 0 回復
  • zhangxuanyue 2019-05-29 09:03:51
    e6生來就是為了出租車……緊湊級新能源專屬平臺,比亞迪還有e~seed平臺,不過應該其定位是中高端,應該比秦ev的定位還略高
    0有用 0 回復
  • zhangxuanyue 2019-05-29 08:36:39
    目前受限于成本,就特斯拉有主打b級的純電動車,在目前技術條件下,將電動車做得偏大些,成本會飆升,且運行費效比也會變糟糕……這就是為什么特斯拉的毛豆s,無法承受出租車運營的原因,費效比不行,而e6是緊湊級MPV
    0有用 0 回復
  • zhangxuanyue 2019-05-29 08:35:57
    e6是獨立4輪懸掛,新能源專屬平臺,動力前倉縮短,4米5長度,即可提供2米83的軸距……在深圳,乘坐e6的士,明顯比一些緊湊級燃油的士要舒服些,燃油的士手波換擋,司機搶紅燈排位的急促駕駛風格下,頓挫很厲害……補貼消失,是真的,以后就看綠牌政策,油耗積分~新能源積分政策來支持新能源汽車了!估計購置稅全免還會延續(xù)到2025年,再往后可能會以減半繼續(xù)延續(xù)多年……以未來3年后,能降低到26萬起步的緊湊級,長里程,中等質感的e6來說……(或者是另外一輛換殼的緊湊級車子,在這里只是拿典型的e6作為一個代表參照)26萬,對應的是購置稅前約24萬的藍牌燃油車,在大城市的藍牌競價平均6萬的對比下,也就等于對標18萬的藍牌車子了電動車沒有內燃機與機械波箱的各種保養(yǎng)代價,車檢也不用管尾氣環(huán)節(jié),就是測測剎車與車燈等簡單環(huán)節(jié),在使用方面,再加上油電的價差,汽油的漲價趨勢,能同比燃油車降低不少使用成本!每年大約可以省3千到5千成本,以3千來算,用7年來算,也等于是同比燃油車降價2萬了碳化硅功率驅動組件,比目前的igbt效率要高,但目前的生產成本貴過一倍,如果采用北汽的外購模式,會更貴!在長里程,中端電動車上使用碳化硅代替igbt后,里程可以提升5%量級……如果原來是續(xù)航450,提升5%,則到了475的樣子碳化硅大量量產后,尤其在中國企業(yè)手下,造價在8~10年后,應該可以明顯降價,逼近今天同功率檔次的igbt……目前,比亞迪是當前折騰碳化硅技術的唯一自主品牌車企,其投產汽車運用的時間表,與洋品牌類似,初步于2022年左右,即可試水,大規(guī)模鋪開,應該是在2025~2030
    0有用 0 回復
  • zhangxuanyue 2019-05-29 08:32:46
    純電動,已經有能力替換城市的大部分公交巴士,替換掉很一部分非長途的物流車……能替換掉幾乎所有的柴油市政工具車(灑水,垃圾運輸,掃地,獻血車……)目前的811三元是固態(tài)電池前的最后一波液態(tài)電解液鋰電池的瘋狂,然后再加上含硅負極工藝,在固態(tài)電池前,已經有能力將電池包層面的能量密度,輕松超過200(瓦時~每千克),并控制在1200元每度電以下(包含電池管理成本)以經典的e6來看,目前電池包能量密度在140,85度電,哪怕升到210的能量密度,則可以有125度電,跑高速100時速巡航也至少可以實現足實的450公里!如果風阻系數等方面優(yōu)化,這是不難實現足實的5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,在市區(qū)則可以超過600公里,市區(qū)開得不多,可以半個月充一次電再往后的固態(tài)電池,則可以讓正負極彼此直接透過特殊的隔膜進行反應,省去電解液,能量密度可以達到400~500層次
    0有用 0 回復
  • zhangxuanyue 2019-05-29 08:28:53
    我國搞電動路線,并不是要求要將所有的燃油動力汽車,馬上就完全拋棄……其成功的標志是,讓燃油不再作為汽車的單一能源,降低到合適比例,讓車用能源在最近的這個世紀,實現多元化說句內涵話,就是打爛石油~美元霸權,這是g2與g1大佬之間的戰(zhàn)斗!
    0有用 0 回復
  • zhangxuanyue 2019-05-29 08:18:35
    e6,2017版,82度電,面向運營的版本,使用了磷酸鐵鋰電池……鐵鋰加上電池管理,算1500一度電,成本也已經用去12萬3了再從另外一端來算,31萬的低配原始開價,減去約3分之一的雜稅與地方擼羊毛,汽車成本與利潤的合計,也不過就是20萬3的樣子再減去電池成本,汽車車身與其他設備,加廠家利潤也不過是剩下8萬的空間而已……我認為廠家與商家的集體利潤合計,也大概就是2~3萬,符合很多自主品牌汽車中檔產品約8%的利潤(相對于售價)充分掌握鋰礦上游資源,加上整個產業(yè)的壯大,攤薄成本,磷酸鐵鋰電池加管理系統(tǒng),合計加上維護保障預留的空間,整體降到1200元一度電,加上3合一的設備集成度提升,攤薄成本……e6在3年的時間跨度,在補貼消失后的時代,售價從31萬起步,降到26萬起步,已經就達到一個瓶頸點了,再往后的逐漸降價,就相對緩慢一些了e6是緊湊級里面的偏長里程特質,中端質感的車子(不討論樣貌)電動車沒有內燃機與機械波箱的各種保養(yǎng)代價,車檢也不用管尾氣環(huán)節(jié),就是測測剎車與車燈等簡單環(huán)節(jié),在使用方面,再加上油電的價差,汽油的漲價趨勢,能同比燃油車降低不少使用成本!每年大約可以省3千到5千成本,以3千來算,用7年來算,也等于是同比燃油車降價2萬了
    0有用 0 回復
申明:本文轉載自互聯網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發(fā)送郵件聯系刪除。

相關問答